四年級掉隊現象,沒跨過去,孩子中學六年都補不回來!
發布時間:
2020-05-28
1804
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上,
可謂是用心良苦。
從培訓班到學區房,從特長到競賽,
只要能給孩子加一點點分的,
都會立馬沖在最前面。
但外在條件準備好了,
孩子學習理解能力這一塊
你做好了嗎?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,孩子一二三年級的時候,成績還很好,平均分都不會掉下90分,但到了四年級,突然就下降了,別說90分了,有時候還拿了75分回家,寫作業也變得非常吃力。
為什么會這樣呢?其實四年級這個坎也叫“四年級掉隊現象”。是孩子成績的“分水嶺”。跨過去了也就等于打好基礎,初中高中的學習會比較得心應手,跨不過去的話,很可能就成為一枚“學渣”。
通俗的來說,四年級掉隊現象指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遇到瓶頸,孩子在三年級以前學習的,是如何拼寫等純知識性死記硬背的東西,一般不依賴理解;一旦到三年級基本拼寫掌握后接下來就是運用所學理解知識了。在這個時候誰的理解能力強就會更勝一籌。
堂姐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,上四年級了,今年下半年就上五年級。
兩姐妹的成績一直差不多,都是班上的前五名,平常補習也是一起上的。不知道為什么,從上個學期開始,妹妹的成績就開始掉隊,開學這一個月,成績又比上學期下降了很多。
連主科都逐漸出現偏科狀態,尤其是數學,搞得表姐焦慮的睡不著覺。
一開始,表姐以為是不是四年級知識的難度提升了太多,但姐姐怎么就沒掉隊呢?成績還一直很穩定,兩姐妹向來都是一起上下學,做作業也一起。 后來,表姐發現,同一道題目,姐姐很快能理解其中的知識點,妹妹就怎么都轉不過彎來, 需要換成更通俗生動的方式去解釋,她才明白。
也就是說,兩姐妹的理解能力不一樣,所以學習的效率才有這么大的差別。
俄國劇作家、詩人克尼雅日寧有言: “讀書有三種方法:一種是讀而不懂,另一種是既讀也懂,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?!?/span>
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書理解力的三個層次:
讀而不懂:一個知識點讀讀而已,并不理解;
既讀也懂:讀了只理解了書中表面的內容;
讀懂書外的東西:讀完既掌握了書中的主旨內容還能透過現象看到背后的本質。
對大多數學生來說,一般都是在“既讀也懂”的狀態,所以考試的時候能解題。 讀懂書外的東西,是能把知識點學以致用,這個主要體現在工作中。
而堂姐家的小女兒,就是因為理解不了知識點,所以考試才會考的很差。
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呢?
一、提升專注能力
理解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注力,因為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,因此需要對外界的信息選擇性的處理,對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則過濾掉,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所觀察到的事物。
二、多加思考
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學生學習,一定要進行深度思考來加強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的,如果一下課就拋到腦后,久而久之形成習慣,就漸漸不具備主動思考、獨立思考的能力,這樣就造成了理解力差的情況。
三、多閱讀,多看書
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書籍,但閱讀的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。如果孩子太小,可以從比較簡單的書開始看起,漫畫書也可以。還有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,不要只是讀,應該把里面你認為生僻的內容通俗的形容出來,讓他真正聽懂這個故事。
四、學習一定要做筆記
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做筆記能把知識點過一遍,更有利于記憶,也能讓孩子更專注,從而增強孩子的理解力。
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可以讓孩子走捷徑的。
良好的學習理解能力對孩子來說太重要,
不僅節省時間,還提高學習效率,
這樣才能達到孩子熱愛學習的目的。
返回列表